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8章 山谷里的茶树

一家三口终于在太阳要落山的时候回去了,剩下的就等着春雨给这八块农田来一次洗礼,让草木灰充分的融合在农田里,给土壤增加肥料。

回到家打开米缸,缸里只有最后一把米了。

柳鹤对着正在一旁喝水的廖氏说道:“娘,家里米没了,明天让我爹去镇上买点吧。”

廖氏神色却是一点都不着急,喝完水,放下碗,才慢悠悠的说道:“不需要去镇上买,我们家还有两石米在孙老家里放着,明天让你爹去挑回来吧。”

宋代的碾米技术可没有后世发达,米粒里会掺杂着一些细小的谷壳,柳鹤一边淘米一边问娘亲道:“为什么放在他们家?”

孙老就是孙梦琪的爷爷。

廖氏微笑着说道:“你忘记了?每年种稻子、收稻子我和你爹都去孙家帮忙,这是属于我们的用工费,只是我们家把它换成了粮食,孙家有专门放粮食的仓库,放着不容易坏,所以就放在他们家了。”

听母亲说完,柳鹤这才想起了一点点的记忆。

孙家在门前屋后拥有近百亩农田,孙家人少,就孙老爷子和孙女,还有五六个下人住在孙家,孙梦琪父亲和母亲都在镇上的药材店里,每到农忙秋收时,孙家都会在村子里请大家去做工。

像柳鹤他们这样的赤贫家庭,最喜欢去孙家做工了,期间不仅管饭,还有做工费,孙鼎老爷子不仅是读书人,还是村里的里正,对那些去他家做工的人待遇都很不错,柳鹤爹娘就把做工费换成了粮食。

孙鼎老爷子还帮柳鹤家交了税赋,一亩地三口人,税赋也就半石粮食,这里的半石粮食是指没有脱壳的稻谷,宋朝的粮食产量不高,一亩农田也就两石半左右,大约就是亩产二百五十斤,跟后世的亩产七八百斤没法比。

抢种抢收是种水稻的基本状态,更别说一千前的宋朝了,更是要看老天脸色吃饭。天气好稻谷要赶紧抢收回来晒干,天气不好,成熟的稻谷容易烂在田地里。

农忙的时候大家也会互相帮忙,今年你家的稻子先熟那就先帮你割,我家稻子熟了你再来帮我割。

如果没有孙家的这份农忙做工,只有一亩地的一家三口是难生存下来的。

在封建社会里,土地就是一切的生活资料来源,田地多,你才能吃得饱活得好,所以每一次农民起义的口号都是“打土豪,分田地,耕者有其田”,土地是每个人生活的根本。

吃完晚饭后,柳鹤拿出了上午采摘的几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